山東濰坊建筑垃圾成了“香餑餑”
每生產1塊實心磚,就能消耗4斤多建筑垃圾;堆積如山的磚頭、瓦礫、灰渣、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眨眼間變身成磚。這是筆者日前在山東省濰坊市三建集團看到的一幕。近年來,濰坊市積極推進建筑垃圾處理新技術的應用與開發,促進了建筑節能減排,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收到顯著成效。
濰坊市城市建設每年產生建筑垃圾超過1000 萬立方米,僅市區1年就產生建筑垃圾300多萬立方米。如何讓這些數量可觀的建筑垃圾變廢為寶?早在2008年,該市就啟動了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建材產品產業化項目,并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實施意見》。此外,還要求建筑設計部門在設計環節優先采用建筑垃圾新型建材,在保證建筑質量和相關要求的前提下,任何部門、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采用建筑垃圾新型建材。各級財政、市政建設部門在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建筑建設政府采購過程中,優先采用建筑垃圾新型建材。
筆者在現場看到,整個過程不需燒煤、加溫,也不產生污水、煙霧,基本實現了建筑垃圾處理“零”排放。不僅如此,建筑垃圾還可根據需要變成混凝土實心磚、路面磚、墻體材料、再生預拌混凝土等多種新型建材產品。據了解,該集團利用自主研發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先后建設兩條全自動新型建材生產線和新型混凝土攪拌站。該項目全面建成后,年可生產新型建材50萬立方米、再生混凝土250萬立方米,消耗建筑垃圾360萬立方米。(消息來源:中國建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