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柳州市首個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集中去改造工程“和興園”
勾畫出柳江的走向,就能感知到柳州山水的優美,點睛出“一心兩城”,就能感悟到柳州城市的氣勢。進入到新世紀第十二個年頭后,柳州用“一心兩城、沿江發展、重點向東”的策略步法向建設超大城市邁進。
進入“十一五”時期后,柳州的城建動作不再局限于建一座橋、修一條路這樣的“一招一式”,而是打出了“組合拳”,特別是在“十大建設工程”的帶動下,柳州市一大批市政重點工程的陸續開工和相繼建成,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配套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得到顯著提升,城市宜居程度不斷提高。在“十一五”期間,我市市政重點工程共組織實施了234個項目,累計總投資達到395.18億元,充分發揮了其支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增強了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后勁,為我市大規模的現代宜居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城市基礎建設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全面啟動新一輪的城市片區舊城改造,每個城區選擇1-2個‘城中村’作為改造試點……”
近幾年,柳東新區的改變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僅“十一五”期間,柳東新區工業總產值就累計完成約9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約390億元。2010年,柳東新區根據柳州市“項目建設突破年”的工作部署,啟動了柳東新區“十大重點工程”,一批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園區先后建成,職業教育園、柳州園博園、柳州國際會展中心、柳東新區保障性住房等,創造了新的“柳州速度”。今年上半年,柳東新區發起百項工程大會戰,年度計劃投資128.9億元,用地4055公頃,重點推動100項重大工程,全面啟動汽車城六大片區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著力推進兩大整車基地、龍湖中心區、花嶺片區、職教園區、門戶區等核心區域建設,配套和完善交通、供水、供電、供氣及科研、教育、文化、衛生、安居、三產等設施建設。
在舊城、新城比翼齊飛的時候,柳州以柳江為紐帶,沿江兩岸做足文章,以此來促進柳州旅游產業的發展、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提升。從剛通車的白露大橋往下游,許多精致的旅游、文化點已經出現,白露大橋、廣雅大橋、風情港、“柳江明珠”大舞臺、柳江音樂噴泉、柳州文廟、蟠龍山瀑布群、窯埠古鎮、柳州工業博物館、柳州軍事博物園、柳州山水帆船俱樂部、鷓鴣江大橋、沿江景觀大道、柳州水上運動基地、靜蘭片區舊城改造等。就像許多來柳的游客感嘆的那樣,柳州工業、山水、人文、歷史在國內甚至是世界許多城市都能看見,但要在同一座城市看到這樣的景致只有在柳州。
柳州的城市建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柳州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堅持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成果。“十二五”時期,我市城市建設將朝著“一心兩城、沿江發展、重點向東”的方向發展。就像今年初市委書記陳剛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說的那樣,我們將堅持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建設超大城市為重點,打好城市質量升級戰役,加快產業和人口集聚,擴大城市發展規模,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市聚集力,推動柳州由傳統生產型城市向現代宜居城市轉型,構筑建設更加美好柳州的空間載體,建設“山水美、環境美、形象美、氣質美、和諧美”的“五美”柳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