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0日,春節前夕,柳州城市規劃展覽館在喜慶的鞭炮聲中正式掛上“4A”牌匾,成為該市第10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此之前,同類展覽館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獲得成功的,僅有北京、上海、重慶等少數幾個大城市,而柳州城市規劃展覽館能在全國地級市中“領先一步”獲此殊榮,恰恰也是近十年來該市規劃工作科學發展、敢為人先的一個重要縮影。
率先實現城區控規全覆蓋
走進柳州城市規劃展覽館,站在大廳中央面積達550平方米的城市總體規劃沙盤前,一座微縮版的現代化綠色生態工業城市就會躍然眼前——鋪展在喀斯特地貌奇山秀水間的摩登繁華,讓無數參觀者為之驚嘆。當然,柳州近年由工業重鎮向宜居都市華麗轉身,并不只是體現在規劃沙盤上。
城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道路橋梁、煥然一新的大街小巷,這一切,讓那些老柳州們感觸尤深:記憶中雜亂破舊、空氣污濁的柳州城,如今已是如此的整潔大氣、風情萬種。
“這些年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與市政府對規劃工作的高度重視是分不開的。”柳州市規劃局規劃編制研究室主任、規劃科副科長練俊介紹,充足的專項經費投入,是一系列城市規劃得以順利編制出臺的重要保障,而高質量的城市規劃,也為城市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據介紹,2008年1月1日正式頒布施行的《城鄉規劃法》,確立了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規劃管理基本依據的法律地位,因此,近年各地都有意識地加大了控規的編制實施力度。僅用了3年時間,2010年,柳州市就在全區范圍內率先實現了主城市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100%覆蓋。這意味著,市區內的一切建設行為,今后都要按照規劃確定的功能布局來組織實施,科學決策,有章可循,城市發展將從此告別“拍腦袋”式的盲目建設。
新區規劃讓未來豁然開朗
“要說這十年來對柳州影響最為深遠的城市規劃,我認為應把‘一心兩城,重點向東’的新區規劃放在首位。”練俊說,“一心兩城”規劃概念提出前,柳州市的城市規模長期停滯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城建格局以單中心放射結構為主向外不規則蔓延。因受客觀地形地貌制約,新的城市發展空間所剩無幾。
這對柳州市土地利用良性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城市生活服務設施、娛樂設施、醫療教育設施等用地過度集中在核心區,使核心區居民生活的便捷度遠遠高于一般城區和外圍區。核心區土地價值和商業價值高,造成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繼續向核心區集中,不利于核心區的有機更新,也不利于一般城區和外圍區的發展和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整體調整。同時,核心區建筑密度過大,公共綠地過少,缺少城市間隙和空間通廊,造成交通擁擠,生活環境質量下降等城市問題,不利于核心區土地的合理利用。
2005年,柳州市規劃局耗時一年多編制完成的官塘新區(柳東新區)概念性規劃獲得市政府批準。這意味著,該市決定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并越過山體、江河的重重阻隔,為今后的城市發展開拓新的空間,建設特大城市的發展前景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練俊說,城市東擴發展戰略剛剛確立時,河東片區、陽和開發區的建設用地合計只有50多平方公里,而建設用地近140平方公里的柳東新區,則徹底解決了城市發展空間捉襟見肘的老大難問題,日漸成形的柳東新區,將為柳州形成300萬人口的區域性核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宜居城市不再只是效果圖
2006年10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柳州視察時,稱贊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凈”,認為“柳江河就是廣西最大的品牌,在全國找不到第二條”。迷人的百里柳江畫廊風光,如今已成為柳州市生態與工業同步發展的一面旗幟。
“在《百里柳江景觀控制概念性規劃》的指導下,我們一直在不斷完善和實施有關修建性詳細規劃,進一步打造‘百里柳江’精品景觀工程,規劃建設柳江兩側的濱江、沿江景觀道路。”柳州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3年10月紅花電站落閘蓄水后,愈發秀美豐盈的柳江顯現出越來越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將柳江沿岸建設成為集觀光、會議、商貿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黃金旅游觀光帶,成為柳州市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2005年,《百里柳江景觀控制概念性規劃》編制出臺后,蟠龍山人工瀑布群、東堤春曉、柳州文廟、水上噴泉、“柳江明珠”水上大舞臺及兩岸夜景燈光等一系列工程相繼建成,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百里柳江”濱水地區就發展成為柳州市的城市核心景觀帶,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與山水城市風貌的展示區,充分體現了柳州江濱城市的魅力和特色,新穎的城市設計理念、引人入勝的山水文化主題贏得了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贊。
受益于“百里柳江”等相關規劃建設,柳州市打造宜居城市的奮斗目標也取得了長足進步。2009年至今,柳州市先后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美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如今,“山水美、環境美、形象美、氣質美、和諧美”的新柳州,已將當年在規劃效果圖中才能看到的美好景致,實實在在地呈現到了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