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孖井埋了,老騎樓拆了……南寧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拔地而起的高樓、整潔寬敞的街道背后,是日漸消失的老街古巷。如何留住原汁原味的老南寧?近日,南寧市人大常委會擬對2001年頒布實施的《南寧市歷史傳統街區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舊《條例》)進行大修,并重新命名為《南寧市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目前,修改后的新《條例》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并面向公眾征求意見。新《條例》除重點保護南寧的歷史老街區外,增加了對歷史建筑的認定、公布、保護和管理的有關規定。
保護范圍擴大
歷史街區由政府認定并公布
舊《條例》確定的南寧歷史街區保護范圍有:朝陽路以西、民族大道西段以北、當陽街以東、新華街以南圍合區域和解放路沿街區域,其中興寧路、民生路為重點保護區。
據介紹,舊《條例》的保護范圍比較小,而不管是從南寧市打造歷史文化名城還是建設文化強市的目標來看,還須將更多的歷史街區納入保護范圍,立法應具備一定的前瞻性。新《條例》提出了“三街兩巷”(朝陽路以西、民族大道西段以北、當陽街以東、新華街以南圍合區域和解放路沿街區域,其中興寧路、民生路、解放路和金獅巷、銀獅巷為重點保護區)的保護范圍,還將適用的保護范圍擴大為市政府認定公布的歷史街區以及歷史建筑,避免未來有越來越多具有保護價值的老街區和歷史建筑消失在城市建設大潮中。
怎樣的街區和建筑才稱得上“老”?新《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規定,保存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歷史遺存,具有比較典型和相對完整歷史風貌,體現一定時期社會生活樣態和地方特色的街區,可以確定為歷史街區。建造年限在40年以上,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保護價值且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構)筑物,可以確定為歷史建筑。
經批準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由市政府劃定保護范圍,設立保護標志、歷史沿革簡介牌。歷史街區前期勘察、規劃設計費用列入財政預算。
設專門保護機構
老街內開展建設須報批
過去,南寧市對歷史老街和歷史建筑的保護,實行“不動”的保護原則,缺乏專門的機構來執行保護職責,保護力度較弱。征求意見稿擬定,今后由市政府統籌協調歷史街區的保護管理,市城鄉規劃、文化、財政、城管等有關部門配合,有關城區政府和其確定的保護機構負責具體保護管理工作。未來,歷史街區的專門保護機構還將與保護責任人簽訂歷史建筑保護責任書,明確具體保護要求,指導保護責任人修繕、保護這些老建筑。
保護歷史老街區,規劃必須先行。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歷史街區的編制審批程序,要求保護規劃對歷史街區的空間格局、街巷肌理、歷史建筑以及騎樓等嶺南特色建筑進行重點保護。同時,還賦予保護規劃的強制性效力,要求歷史街區范圍內的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保護規劃,并按基本建設程序報批。
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責任人也得到了落實,即是這些建筑的“產權人和使用人”,很多是這些老街區的原住居民,他們要對歷史街區建筑定期進行修繕,保持建筑完好。
針對歷史建筑的保護,還作了特別規定。例如,考慮一些產權人在保護維修歷史建筑存在困難的情況下,由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歷史建筑不得擅自拆除、改建和翻建,必須辦理相關手續后才可以進行建設;保護機構在必要時可以對歷史建筑進行安全鑒定。對鑒定為危房的,保護責任人應當及時進行修繕、改造。影響公共安全且保護責任人拒不修繕的,由保護機構指定實施單位代為修繕,修繕費用由保護責任人承擔。
歷史街區改造
要求保護原有歷史風貌
有人提出,保護老街區不應只是保護它的“殼”,在留下老宅古街的同時,也要留下與老城相互依存的風俗人情、傳說故事和普通人的市井生活。
如今,不少歷經風雨的老街區越來越危舊,南寧市也已啟動對它們的改造。為避免以“舊城改造”之名行“建設性破壞”之實。征求意見稿要求,改造應當遵循“修舊如舊、以存其真,建新如故、以復其貌”的原則。對歷史建筑或特色建筑進行改造、重建的,應當保持或者恢復其歷史傳統風貌。此外,為了保護南寧人共同的歷史記憶,還特別規定“歷史街區內的傳統道路名稱不得變更”。
對老街區周圍的景觀設置也有要求:如,擬規定毗鄰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的建筑,建設風格應當與之相協調。騎樓建筑后方毗鄰建筑的高度、色彩、形式不得破壞騎樓的天際線和騎樓街區的視覺環境,嚴格控制建筑高度等。不得擅自改變歷史街區建筑的現狀及使用性質,不得從事有損建筑安全的活動。在歷史街區內開展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確定的業態布局要求等等。
世代住在中山路的羅女士告訴記者,保住歷史街區固然重要,但是居民更關心居住環境的直接改善。對此,征求意見稿擬規定,有關城區政府要改善歷史街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調整用地功能并減少居住人口密度。(郭燕群)
新聞鏈接
保護老街區
聽聽你的主意
也許,南寧市除了“三街兩巷”之外,還有很多在民間的、沒進入公眾視野的老街區或老建筑。你知道還有哪些歷史街區需要保護嗎?你認為還需要增加什么保護措施?現實中對老街區和老建筑的保護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市民可在7月22日前,通過以下方式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南寧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郵寄信件至南寧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通訊地址:廣西南寧市鳳翔路1號,郵編:530026;或發送電子郵件至nn5552881@163.com;聯系電話:5552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