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和路口語音提示,讓盲人有了第二雙“眼睛”;新設的扶手、專用座椅,讓老年人、殘疾人行動更方便;車站公園等地處處“無障礙”。這是桂林多年來堅持不懈實施無障礙城市創建取得的成果。
記者獲悉,桂林市近日獲得“‘十一五’全國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稱號。這意味著,桂林市的無障礙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桂林市從2000年起在城市建設中把無障礙設施建設列入規劃并實施,“十一五”期間被列入全國100個創建無障礙建設城市之列,從此,桂林市在持續不斷的舊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公共建筑、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建設中,努力創造和諧宜居的環境,全面優化無障礙設施,2010年更是將創建無障礙建設城市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統計顯示,“十一五”期間,桂林市完成73條城市道路、16個十字路口過街音響裝置等390多個項目3800多處無障礙設施改造,城市主次干道人行盲道累計總長300多公里,61%的政府辦公建筑、73%的醫院、100%的廣場、67%的公園、100%的大中型商場、加油站等大型公共建筑增設了無障礙停車位、行進路線圖、無障礙標志等無障礙設施。
有關部門檢查后認為,桂林市的無障礙建設滿足和符合國家標準。去年11月,該市順利通過全國創建無障礙建設城市的驗收。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王新憲在考察了桂林市的無障礙設施后,稱贊桂林是全國創建無障礙建設城市的標桿。
目前,桂林市已將無障礙建設納入城鄉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力爭把我市建設成為一座殘疾人、老年人和全體社會成員一起健康生活的和諧文明城市。
據了解,全國共有60座城市獲此殊榮,廣西共有3座城市榜上有名,其他兩座城市分別是南寧和北海。 |